新华网北京3月3日电(刘品彤)3日,天下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jbo竞博生物集团总裁程京做客新华网2018天下两会特殊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程京:预防晚年病 用好中西医手段
新华网:您关于“康健中国”和康健老龄化的实验推进有什么样的建议?
程京:“康健中国”是较量大的话题,涉及到全人、全程的事情。从有身最先一直到孩子生下来、孩子生长,到进入壮年、晚年、脱离这个天下,全程的康健都需要我们过问。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孩子生下来没有任何缺陷,当老人脱离这个天下的时间无疾而终。晚年病就是特指到了50岁或者55岁以上,种种疾病的爆发率到了这个年岁段变得较量高频。关于这样的情形,中央已经提出了很是明确的指导目的,以预防为主,面向社区下层,关于中医、西医的种种手段是一视同仁的用好,而不是厚此薄彼。
程京:“哑铃模式”应对“治未病”
新华网:我们相识到您提出了治未病的“哑铃模式”,能不可详细先容一下?
程京:全民康健“哑铃模式”中的哑铃一头是面向通俗社区大规模重大慢病的预防筛查,哑铃的另一头则是针对具有更高康健治理需求人群。
首先,已往既有的看病要领是守株待兔,例如糖尿病,症状不像伤风发热那么显着,许多病人并不知道患病了,直到最后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情形爆发 ,再来到医院就为时太晚。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要变被动为自动。由于我们等着病人上门,获得的人群发病数据和我们自动走出去跟政府举行配合、实验社区筛查拿到的数据,两者之间是完全纷歧样的。关于老黎民而言,有病治病是一种刚需,“治未病”这种看法和意识尚未在他们的脑海中周全形成。我们应加速全民科普教育,而这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媒体等各方的配合起劲,以举国之力打赢这场慢病防控的战争。
其次,“哑铃模式”的另一头,效劳于具有更高康健治理需求人群。我们推出了个性化康健治理效劳实体店品牌,以“治未病“理念为焦点,整合多种高端康健治理资源,针对国人基因、体质、情绪心理、生涯方法、生涯情形等特点,打造了“国医治未病”等六大焦点效劳版块,通过线上和线下双管齐下的方法全方位地为民众提供个性化康健治理效劳。
程京: 治未病“哑铃模式”天下普及潜力大
新华网:一方面是社区老黎民、通俗公共,一方面是更有针对性的高端客户。这样的“哑铃模式”在中国现在实验的怎样了?
程京:社区的筛查从去年5月5号最先,我们跟重庆市政府配合,在重庆的两江新区选择了10万人的社区,最先举行筛查。现在已经完成了4万多人群的筛查。筛查出来的数据,看了以后很是令我们受惊,同时也感受到很欣慰。我们发明有3.8%的人得了糖尿病自己都不知道,这是很是高的比例。有11%左右的人,血糖已经严重异常,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稍不注重就会成为糖尿病患者。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将中医手艺和西医手艺举行融合,获得的图表数据是两者融合以后的工具。纯粹的用西医的手艺去举行视察,在统计学上看不到这么有意思的效果,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我以为“哑铃模式”在天下的普及方面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五年前,我们做了第一次筛查,通过基因芯片手艺举行新生儿出生缺陷遗传性耳聋筛查,全北京所有常住生齿可自愿接受免费筛查,没想到99%以上的孕产妇所有选择了做遗传性耳聋筛查。
并不是正常听力的爸爸妈妈完婚生的孩子就没有问题,有相当大的比例恰恰是心理正常的爸爸妈妈生下来的孩子有问题,缘故原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携带了致聋基因突变,这个是隐性的。当他们两小我私家的基因重合在一起的时间,从基因的角度来讲,有25%的概率会在他们的孩子身上酿成显性爆发。老黎民听了以后就明确这个原理,以为很主要,要筛查。一经筛查,情形就纷歧样了。
程京:高科技让康健监护不再依赖专业职员
新华网:您是生物芯片领域的探路者,可不可以跟宽大网友科普一下生物芯片事实是什么?
程京:简朴来讲,生物芯片是一个微型的器件,生物样品可以进入这个器件。好比,采指尖一点血,这个上面有一个导入口,一吸就进去了。所有反应在机械中自动举行,效果自动给出。这样一个微型器件,它是用芯片加工的工艺做出来的。可是它剖析的工具是有生命的物体,不但是面向人,也可以做动物,也可以做植物,也可以做微生物,对种种各样的指标举行剖析,有可能是小分子,也有可能是基因,也有可能是卵白,也有可能是细胞,我们统称生物样品。能够对生物样品举行剖析的微型器件,我们就把它叫做生物芯片。
新华网:您说了这么多医疗的立异效果,怎么跟老黎民共建共享呢?
程京:中国生齿重大,靠大宗的医务职员去社区做家对家、人对人的康健管控很是难,至少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关于我们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的人来讲,我们始终在想怎么能够让康健监护只管少地依赖于专业职员。
最近我们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都是很是注重智能化,就像生物芯片的操作。再好比微流控芯片生化剖析系统,这个仪器的操作很是简朴,它不需要你有专业的训练,不需要你是科班身世学医的,它相当于家用电器。当它镌汰了对医务职员的依赖之后,医务职员要做的事就是当这些数据自动推送到电脑上时,看看这些数据,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一个指令再反响回去。医生不在现场,也可以举行远程医疗。由于对专业医务职员的要求降低了,它可以迅速举行量大面广的普及。这些工具在家里、在社区随处都有,甚至在超市,我们可以时时刻刻对康健举行监护,真正做到想病不易。